
在中国人的记忆里,“面”承载着长寿安康的美好寓意,国庆佳节吃一碗“国庆面”,更是将对祖国的祝福融进烟火日常。从百年老字号的坚守,到三代传承的街坊味,再到异乡人扎根的奋斗香,番禺的面馆里,每一碗面都有故事,每一缕香都藏深情,它们串联起传承的温度、坚守的力量与奋斗的希望,以最质朴的方式炒股配资开户知识网,为祖国庆生。
“面”见传承:四代人百年坚守的“原汁原味”
清晨五点,城市尚未完全苏醒,奇哥面店的灯火却已照亮了巷口。83岁的奇哥虽已将这间承载了近百年光阴的老店交到儿子手中,但那份始于1930年的坚守,依然在每一个清晨,随着第四代传人前往市场挑选新鲜肉菜的脚步中,被郑重地唤醒。
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,这家位于番禺新造镇兴华路21号的品和面馆只专注于两碗面——云吞面和牛腩面。没有花哨的噱头,没有多余的酱料,唯有即煮即食的锅气和纯天然食材的原味。这看似简单的“不变”,背后是四代人近乎执拗的坚守。

来自湖南的黄师傅,在后厨一隅默默搓面、压面、切面已逾三十载。他说:“要静下心来完成每一个流程,才能做出一碗让街坊满意的面。”几十年来,店里的面配方从未变过,不添多余酱料,只靠新鲜肉菜与天然食材提鲜,煮好的牛腩面汤色清亮,云吞饱满,咬一口面,筋道中带着麦香。时光的味道,在街坊的舌尖上流转。许多人从垂髫小儿吃到两鬓风霜,这碗面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,成为他们生命年轮的一部分。

“1983年,一碗面才2毛钱,现在最便宜的7元,牛腩面14元、17元,都是街坊价。”奇哥坐在店门口的椅子上,看着往来熟客,眼里满是温情。遇到饭量小的老人或孩子,他摆摆手说“5块就行”,做的就是熟门熟路的街坊生意。平日里,店里能卖出200碗面,到了周末,更是要卖到300碗,不少食客从孩童吃到成家,带着下一代再来寻味。

奇叔
今天国庆节,当被问起如何为祖国庆生,奇哥笑着指向案板:“就用这碗云吞面!”他说,面在老辈人眼里象征长寿,这近百年的老字号,靠一碗碗面见证着日子越过越红火,如今要把这份“生日面”献给祖国,“愿祖国像这碗面一样,扎实、红火,代代有滋味!”面碗升腾的热气里,是老字号的坚守,更是普通人对祖国最质朴的祝福。
“面”聚烟火:老街长巷里39年的平价街坊情
番禺市桥街大西路永南面食店的招牌在老街里格外亲切。谈及店名“永南”的由来,老板小苏笑着道出渊源。永南面食店最早是一家名为“锡记”的小食店,1986年,由做厨师退休的苏爷爷创业开办,用一碗面撑起一家人的生计。1994年,小苏爸爸接手后迁到现在的地址并用自己名字“永南”作为店名。2021年,小苏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传承担子。
从面粉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桌,只需一个小时,背后却是苏家三代人39年的匠心坚守。“面粉要好,我们一直用固定品牌,水量更要精准。”小苏道出爷爷传下的手艺精髓。

说到美食,永南的菜牌堪称市桥人的平价宝藏。云吞现包现煮,是当之无愧的招牌。点一碗云吞面,汤底醇厚,每只云吞都个大馅满,肉馅扎实,是真正的物美价廉。面条松软弹牙,若搭配店里的特色辣椒酱,更有意外惊喜。

即便在工作日上午十点多,离午饭高峰尚早,店内已是食客盈门。这里充满了街坊烟火气,公交车司机每日准点来,把这儿当“移动饭堂”;远居香港或海外的旧友回到番禺,也总要绕路来嗦一碗云吞面,在熟悉的滋味里寻找剪不断的乡愁。

一位从1994年就在此工作的广西阿姨说:“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。”提到面店的发展,小苏说:“祖辈开店是为谋生,从没想过这碗面能传这么久。到了我们这代,就想好好传承,坚持平民价。”正是这份与街坊的情谊,让永南在物价上涨时仍尽力维持原价,来的客人从老到小,人情味十足。

在店里工作了30多年的广西阿姨
国庆节,店里的招牌牛腩面成了“庆生主角”。热气裹着肉香飘出窗口,食客们捧着面碗笑着说:“就用这碗面为祖国庆生!”小苏望着满店温馨,眼里满是坚定:“盼着祖国牛气冲天、长长久久,我们也会把这碗有温度的面,一直传下去。”
“面”向未来:异乡人用一碗小面扎根番禺
沙墟村街巷深处,烟火缭绕,杨先生的万州面馆里,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小面,抚慰着无数异乡人的胃与心。
2016年,杨先生携妻从重庆万州来到广州番禺,在这条外地人聚居、人流密集的沙墟村的街巷里开起了一间面馆,每天清晨8点,准时开店迎客,直到凌晨4点才歇业。九年光阴如水,这间小店见证了周边街景的变迁,也见证了许多像杨先生一样异乡人的奋斗故事。

“重庆小面的特点是麻、辣、鲜、香。”杨先生介绍道,但他也根据本地食客的口味和建议,不断调整着面条的口味。正是这种懂得变通又不失本味的智慧,让小店拥有了众多忠实顾客。

家住西丽社区的阿强,是店里的“老常客”,经常专程过来吃面,并且一吃就是五年。他说:“这味道,正!像在重庆老家吃的一样。”许多食客来到这里,不仅为品尝地道重庆味,也为寻找一份家一般的温暖。“开店是为了养家糊口,但看着客人吃得满足,就像在自家招待朋友,心里很暖。”

更让他骄傲的是,这些年常有想创业的人来讨经验,他从不藏私,“能帮别人把小生意做起来,比自己赚多钱还开心。”而这份安稳的生活,在杨先生看来,离不开国家的支持:“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,我们这些异乡打拼的人才能站稳脚跟。”如今,他最大的期望,就是孩子能健康成长,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。

杨先生
国庆节,杨先生特意用店里的招牌豌杂面为祖国庆生,他指着碗里的面认真解释:“豌豆圆润,象征团圆美满;杂酱香浓,寓意生活富足;面条劲道,祝愿国运绵长。”一碗热气腾腾的豌杂面里,有重庆的热辣,有番禺的温情,装着他对祖国最质朴的祝福,也藏着一个异乡人在新时代里,靠奋斗扎根、向未来前行的满满力量。
这一碗碗“国庆面”,是传承的信物,是坚守的证明,是奋斗的印记。它们在烟火气里串联起番禺人的日常,也将对祖国的祝福,揉进每一根面条、每一口汤汁里。
来源:番禺融媒
策划:陈海生、孙轶英
文字:代红燕
图、视频:何卓饶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