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唐高宗李治(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华夏配资网,字为善,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,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。唐太宗去世后,李治继位,成为新一任皇帝,年号高宗。他即位后,开启了永徽之治,使得唐朝在其治理下迎来了国力的巅峰。然而,到了显庆五年(660年),李治开始经常感到头晕目眩,这使得他在处理政务时的能力受到了影响,从而导致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朝政的大权。
展开剩余58%李弘是唐高宗的第五子,也是武则天的长子。李弘以孝顺仁德著称,并且非常关心民情。显庆元年(656年),李弘被册立为皇太子。上元二年(675年),李弘在洛阳突然去世,时年23岁。唐高宗和武则天深感悲痛,并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,给予天子礼遇,将其葬于恭陵。李弘因此成为唐朝历史上首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。 李贤是唐高宗的第六子,也是武则天的次子。李贤貌美、举止端庄,聪明才智出众,因此深受父皇李治的宠爱。在李弘去世后,李贤于上元二年(675年)被立为太子,并三次负责监国,深得唐高宗的称赞。然而,李贤逐渐遭到武则天的猜忌。调露二年(680年),李贤因被诬陷谋逆罪而被废为庶民,并被流放到巴州。文明元年(684年),武则天完全掌握了大权后,李贤被迫在酷吏丘神勣的逼迫下自尽,时年29岁。李贤曾主持编写《后汉书》注释,这些注释被称为章怀注华夏配资网,并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。 李显是唐高宗的第七子,也是唐中宗的父亲,母亲是武则天。李显在弘道元年(683年)第一次登基为帝,皇太后武则天实际上掌握了朝政。光宅元年(684年),李显被废除为庐陵王,先后被迁往均州和房州等地。神龙元年(705年),李显得以复位,在通天宫再次登基。李显前后共两次即位,最终在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(710年7月3日)去世,享年55岁,追谥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,并被安葬于定陵。 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子,也是唐睿宗。李旦在嗣圣元年(684年)登基为皇帝,但武则天继续垂帘听政。天授元年(690年),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政权,李旦被迫改姓武,并被降为皇嗣。景云元年(710年),李旦恢复了皇帝的身份,并宠信了太平公主等人。先天元年(712年),李旦禅位给李隆基,成为太上皇。李旦前后共两次登基,实际掌权的时间只有两年。开元四年六月甲子日(716年7月13日),李旦因病去世,享年55岁,追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,葬于桥陵。
发布于:天津市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